2010。05。16 ( 日 )
目前分類:太陽系 (21)
- May 17 Mon 2010 22:52
2010。05。16 ( 日 )月掩金星
- Jul 24 Tue 2007 15:16
研究:太陽熱能變化不是造成全球暖化原因
- Apr 22 Sun 2007 14:51
科學家南極洲搜尋隕石 探索太陽系起源
(中央社南極洲康科狄亞基地十一日法新電)地質學家配備著十字鎬與鏟子,穿著大如睡袋般的連帽大衣以抵禦可凍結血液的酷寒,在南極洲這一片原始雪域上四處搜尋著一項罕見寶藏。他們搜尋的是可能比鵝卵石還要小的石頭,但那不是普通石頭,而是隕石。
- Mar 14 Wed 2007 15:42
清大研究團隊發現百公尺級小型海王星外天體
這項發現發表在日昨出刊的國際知名「自然」期刊上。在「自然」期刊每週的記者會中,這項發現也被特別地提出來報導。同時,在本期「自然」期刊中也另有新聞評論以及編輯報導討論這項發現。
張祥光帶領的研究團隊是在X射線波段中尋找毫秒時間尺度的掩星事件,分析天蠍座X-1在一九九六年到二00二年之間被美國太空總署的人造衛星RXTE所觀測的X射線數據。
- Nov 14 Tue 2006 18:22
太陽系外圍巨大星體瓜奧瓦可能存在火山活動
- Oct 09 Mon 2006 20:00
科學家稱太陽系可能很另類
![]() |
一個稱為55 Cancri的恆星系統與太陽系的比較。上面是太陽系﹐下面是55 Cancri恆星系統。該系統中有一個類似木星的行星﹐距離其恆星與木星距太陽相當。但是另外兩個行星則與恆星非常近﹐其軌道半徑比地球還小。(AFP/NASA)
|
(記者方洪綜合編譯報導)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以外的其它星系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但是它們都跟我們地球很不一樣。如今科學家們開始考慮﹐我們的太陽系的形成機製是不是與眾不同﹐使得太陽系的行星在許多方面都非常獨特﹖
- Sep 28 Thu 2006 17:27
太陽磁場大顛倒 宇宙塵暴襲向地球
- Sep 04 Mon 2006 17:28
新地平線號升空 需十年時間達冥王星
- Aug 30 Wed 2006 20:03
卡西尼號於泰坦衛星上發現湖泊
【大紀元8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在土星一個頗具規模的衛星泰坦(Titan)上首次發現大型碳氫化合物湖泊存在的廣泛證據。
湖泊群在泰坦衛星冰封的北極附近被上週末飛經附近的國際卡西尼號太空船拍攝到,當時太空船飛行高度距離泰坦地面不滿590英里。
- Aug 15 Tue 2006 20:19
美國發現太陽系的第10個星球﹕宇宙神
英國“自然”科學周刊5月23日報導﹐去年十一月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緣發現較冥王星還要遙遠的一顆巨大星體﹐并根據神話﹐將本太陽系的第十個星球命名為宇宙神(Varuna)。這顆新星是亞歷桑那州的天文學家在執行一項旨在搜尋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星帶太空觀測計划時發現的。
- Jul 01 Sat 2006 19:50
我們正經歷瑪雅人預言的「地球更新期」?
- Jun 28 Wed 2006 20:00
垂死彗星擦地球 天文奇觀登場
(中央社巴黎十七日法新電)據多家科學雜誌的網站報導,一個經歷猛烈爆炸的彗星十八日將近距離經過地球附近,往後幾天觀星者透過望遠鏡就可看見流星雨的天文奇觀。
新科學家雜誌說,編號73P的「施瓦斯曼瓦茨曼三號」彗星,將在一千萬公里外行經地球,這是過去二十年來,彗星擦過地球最近的距離。觀星者以小型望遠鏡甚至雙眼望遠鏡,應該就可以在天鵝座附近看到彗星最亮的兩個塊狀主體。
- Jun 05 Mon 2006 20:35
近地號”即將長眠在“愛神”
不久前,“近地號”無人探測器成功降落在“愛神”小行星上。它傳回的高品質照片和小行星化學物質分析將成為科學家們未來幾年的主要研究對象。美國太空總署計畫在近期結束其使命,讓它長眠于“愛神”小行星。美國太空總署表示,雖然和“近地號”的通訊還能維持一個多月,但等到“愛神”小行星轉到背光面時,“近地號”上儀器將無可避免地被凍坏,所有的探測工作都將無法進行,因此計划在近期停止“近地號”的工作,不過,這已遠遠超出了原定工作兩天的計划。
降落在“愛神”小行星上的“近地號”看起來像個三角架,它的太陽能電池板一直朝向太陽,因此有足夠能量,加之安裝在它側面用于分析地表岩石化學成分的分光探測儀距离地表只有數厘米,因此它傳回的照片和信息已成為負責該項目的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研究室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材料。
- Jun 05 Mon 2006 17:08
「愛神」值得勘查:「近地號」將在小行星上多留十天
- Jun 03 Sat 2006 17:32
第十大行星 70年來新發現
(法新社加州30日電)2005年7月29日以前,全世界教科書都教導學童說,我們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如果新發現證實,以後必須改口「十大行星」。這是1930年發現冥王星以後,70多年來首度再發現行星。
行星(planet)一字源於希臘文,是「漫遊者」之意。以下是全球使用已久的九大行星表,從距離太陽最近者排起,到距離太陽最遠者,加上發現的時間先後。
- May 26 Fri 2006 17:41
近地號登陸愛神小行星
外電報導, 繞行小行星「愛神」近一年的美國太空船「蘇梅克號」 (簡稱「近地號」),台灣13日晨4時5分跌跌撞撞的降落「愛神」表面。這是人類製造的太空船首次登陸這種太空岩石。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任務管制中心,根據從近地號傳來的訊號,證實太空船已在距離地球3億1500萬公里的愛神星表面著陸成功,管制中心立刻爆起如雷掌聲。近地號是歷來首次不由美國航空太空總署 (NASA)操作的外太空探險 船。
- May 26 Fri 2006 12:04
太陽系不斷發現有新的小行星出現
太陽系裏除了有九大行星外,還有眾多的小行星,目前已經知道的小行星多達五、六千顆,而天文學家還發現不斷地有新的小行星出現在太陽系中。
和九大行星一樣,小行星也繞著太陽公轉。小行星大部份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少數則散布在太陽系各處,有些和地球非常接近,甚至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
- May 25 Thu 2006 14:22
太陽系周圍慧星群密度較預測低
英國當地時間1月31日消息,據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報道,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兩家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依據最新數字得出結論稱,圍繞太陽飛行的慧星群有可能較之人們此前想像的密度更低。這些慧星中的大多數據信均來自與太陽相距數十億公里的太空,甚至遠至冥王星。
此前,研究人員稱這一慧星群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由來自木星、土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的小型冰狀體形成的,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上述冰狀體形成慧星群之前,它們之間可能進行過無數次碰撞,結果導致這一慧星群的數量並沒有人們此前想像得那麼多。
- May 22 Mon 2006 17:54
美國無人駕駛的宇宙探測器 嘗試登陸“愛神”小行星
作者﹕張齊智
- May 15 Mon 2006 13:33
《自然》:新天體危及冥王星行星地位
開普帶(Kuiper Belt)是太陽系外層的一個由大量小型冰質天體組成的區域。科學家們通過對開普帶中一個最近新發現的大型天體的詳細觀測認為應該對這一冰雪世界進行重新評估。科學家們觀測的這個大型天體就是Varuna,它是在2000年11月份被發現的。當時科學家們就認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天體,可以是開普帶中僅次于冥王星及其衛星卡戎的星體了。